课程建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研究 > 课程建设 > 正文

我院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开展“双师同堂”教学活动

发布日期:2023-11-28 作者: 来源: 点击:

   为全面贯彻落实《全国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》,切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,回应青年学生的现实困惑,2023年11月28日,我院易云老师和基础医学院吴龙祥老师在5栋实训楼智慧教室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“双师同堂”思政课。

课上,两位老师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第一章“领悟人生真谛·把握人生方向”第三节“创造有意义的人生”中“如何科学看待生与死?”这一问题。

课堂伊始,易老师立足向死而生的人生旅程向医学生们进行发问:“提到死亡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”。同学们纷纷发言,“恐惧、害怕、离别”等成为“词云”中的关键词。

随后,吴老师和易老师分别从生理学和哲学的角度为同学们揭示了“什么是死亡”“死亡具有哪些特点”,并引发学生思考“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”。两位老师以“本校2015级学生蔡佳如捐献器官传递大爱”为事例,共话生命价值,引导学生科学面对生死,崇尚奋斗在伟大事业中绽放生命光彩。

学生对本课表示了高度赞赏:

23助产2班孙粹霞:在本次课堂中,医学和哲学碰撞出了全新的火花,我也学会了以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死亡问题: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,我们不应该去惧怕它。这种对话的教学方式开阔了我的认知,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,也让我在两种学科的交织中感受到这节课的特别意义。

23助产1班黄菲芸:在双师同堂授课中,两位教师共同引导我们对生死观进行讨论,在老师们的专业讲解下,我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。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能共同提高教学水平。

23助产2班赵羽彤: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,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,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。正如课堂上讨论对于死亡的想法时,我们会自主思考,两位老师也会根据我们的想法进行讨论,让我们对死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23助产1班李欣茹:两个不同专业老师的站在一起和我们共同谈论生死的问题,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,我觉得这种模式很有意思,同学们可以通过不同老师的讲述,理解到不同视角下的生死的意义。

学生乐于接受的全新形式开展教学,不仅传递了课程的内核价值,还活跃了课堂氛围、增强了课堂效果。今后,教研室将继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,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南医思政课